地方新聞

沖斷近一年 虎尾鐵橋撈上岸

〔自由時報記者林國賢/虎尾報導〕去年八月蘇拉颱風來襲,台鐵虎尾鐵橋被洪水沖斷,歷經近一年的籌晝,昨動用吊車將重約五十公噸的斷橋打撈上岸,虎尾鎮長林文彬表示,將繼續爭取恢復鐵橋風情。

跨越北港溪的台鐵鐵路虎尾鐵橋,去年蘇拉颱風來襲時,於八月二日被洪水沖毀,約有五十公尺橋面沉入水底。由於鐵橋為雲林地標及歷史記憶之一,地方強烈要求進行復建,更發動連署。文化部、縣府也多次會勘,研擬復建計劃。

昨日展開掉落鐵橋打撈作業,由於掉落的主體結鐵重約五十公噸,加上溪畔土石鬆軟,增加作業難度,承攬包商花費十二個小時才做好吊掛的前置作業,才順利將鐵橋吊離水面,不少旁觀民眾拍手叫好。

林文彬指出,雖然鐵橋已沉在水中將近一年,但整體結構仍相當完好,令人高興。鐵橋打撈後,還會進行橋墩補強工程,連同打撈,總經費一千六百多萬元。

至於後續的修復工程,仍朝恢復鐵橋完整方向努力。林文彬說,從鐵橋外觀來看狀況還不錯,也可能在橋墩補強工作完成,直接再把這部分架設回去,但仍須進一步評估安全性;也可能配合北港溪的洪水情況,重新打造橋身,公所與縣府會加快溝通的腳步。

修復需6千多萬沒著落

林文彬說,修復工程第二期經費預估要六千多萬元,目前都還沒有著落。打撈起的斷橋會先放置於溪畔,公所也會派員整理週邊環境,暫時讓它變成裝置藝術,供民眾欣賞。

不靠公家資源 鹿野區役場 志工自發修繕

〔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/鹿野報導〕為保留最原味的鹿野區役場,龍田蝴蝶保育協會不靠公部門資源,透過社區志工自發性協助,逐步為九十一年的老建築進行修繕工作,近來獲得德國技師義助,以灰泥自然塗料刷塗水泥牆壁,讓老舊外觀煥然一新。理事長李元和表示,未來盼以咖啡小館及藝文空間併存形式,讓民眾可有回到從前的感覺。

李元和表示,鹿野區役場是縣內日領時期街庄役場中僅存的建築,經協會與藝文團體、地方人士發動搶救後,由龍田蝴蝶保育協會向台糖承租土地,並接手管理。

避免修繕過程悖離保留原貌的想法,龍田蝴蝶保育協會及社區居民討論後,決定不向公部門爭取修繕經費,而是由志同道合者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集思廣益修繕方式。

李元和說,今年初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物品,以拍賣會方式籌措修繕經費,這個月初又有來自德國的技師馬丁,義務指導協會志工,以灰泥自然塗料為老舊的外牆粉刷,自家鳳梨近來收成,也全數捐出義賣,區役場得以進入內部整修階段。

「能保留的全保留,須修繕的盡量維持原貌」,李元和說,協會志工動起來,官舍原貌保留,連屋頂的木頭樑柱都只做簡單清理,「坐在屋內往外看,彷彿回到從前,未來可舉辦小型展覽、演講,或社區活動,官舍旁的加蓋屋舍則設置咖啡簡餐區,提供餐飲及秀明農法農友栽培的農作及相關加工品。

李元和說,雖然每年有給付台糖租金的壓力,但協會不會急就章,只盼盡可能地還原這座僅存的區役場。

海砂屋逐年斑駁 東專生接手 翻新知本天主堂

〔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/台東報導〕走過五十七年歲月的知本天主堂,經台東專科學校建築科鑑定為海砂屋,將協助原貌修繕,學生更以此為題,發揮創意為教堂設計附屬建築,包括一棟聖經造型的神父宿舍。

知本天主堂是於民國四十五年落成啟用,已由台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,被鑑定為海砂屋,當地老一輩居民並不意外,因為天主堂正是由在地居民駕牛車到海邊運砂所建,在當時,以海砂蓋房子,是很正常的事,長期以來,教堂不斷出現水泥剝落、鋼筋裸露的現象。

東專建築科去年為知本天主堂進行鑑定,副教授顧超光說,它就是典型的海砂屋,也幸好是此地的海砂氯離子含量較低,所以還能撐過半世紀,且還能進行原貌修繕。

知本天主堂的特色之一是由居民在牆壁作畫,這也是它具有保留價值的原因之一;顧超光說,修繕計畫是拆除教堂的東、西側牆壁,興建耐震壁,彩繪較多的南、北側牆壁則可以全部保留,總經費約需一千兩百萬元,因是歷史建築,縣府將予補助。

除了協助修繕,顧超光也以知本天主堂為題目,請同學各自發揮創意及專業知識,在保留天主堂原貌的前提下,為它設計附屬空間。同學們紛紛以在地卑南族特色來發揮,有的設計卑南族會所,也有以卑南族石生系統為發想的石頭造型,有的仿百步蛇的菱形紋來設計,也有學生為它增加宗教特色,黃文禹就以聖經樣貌設計神父宿舍。

這些作品目前正在台東鐵道藝術村二六一倉庫展出,顧超光說,天主堂是原貌修繕,但附屬空間可以自由變化,學生的作品是提供不同的觀點,待未來有經費時加以落實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daje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