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新聞

2800歲同學會 32人情牽52載

〔自由時報記者邱奕統/大溪報導〕年齡相加超過兩千八百歲的卅二位桃園家政女學校(即今桃園高中前身)校友,畢業五十二年來,每年都舉辦同學會,雖然歲月流逝,有的同窗已經凋零,但昨天仍依約來相聚。

這些阿祖級同學,平均年齡在八十八歲上下,儘管有人行動不便,或坐輪椅、或由家人陪伴,都堅持參加,中午聚餐後,她們包了一輛遊覽車遊角板山、石門水庫等地懷舊。

民國卅四年畢業時有兩個班,人數四十多人,之後有人當老師,有人投入公職,也有人搬離桃園,儘管各奔東西,大家都還常保聯絡。

民國五十年開始舉辦第一屆同學會,兩個班輪流辦,時間不固定,每年大家多會排除萬難參加,即使在國外旅遊或談生意,接到通知,也會趕回台灣參加聚會。她們說,在日治時求學,這樣的背景讓她們十分團結,也培養出革命情感。

近年有部分同學不敵歲月凋零,如今只剩卅二人,但同學會還會一直辦下去。

廢檜變木筷 年銷日300萬雙

〔自由時報記者黃佳琳/高雄報導〕廢棄的建材變身木筷,陳國猷年產三百萬雙木筷銷往日本,替台灣賺進大把外匯。

隱身高雄內門山區的山友工藝製造廠,卅多年來在全台各地蒐集廢棄檜木材料,再把廢棄木料裁切為木筷,銷往中國、日本等地,負責人陳國猷表示,自己僅國小學歷,半句日文都不會,只靠傳真機就和日本人做了卅多年生意,年營業額高達千萬,卅多年來至少做過九千萬雙筷子,不曉得可以繞台灣幾圈。

今年五十五歲的陳國猷說,他的父親是台灣最早開始做筷子的一代,民國六十九年,他承接父親的筷子工廠,當時內門區至少有三間經營製造筷子工廠,隨著產業外移,加上工資、材料成本上漲,目前他的工廠碩果僅存。

早年陳國猷曾往越南投資,但台灣檜木品質居全球之冠,外國生產的高經濟木材遠比不上台灣,他決定收回國外投資,專心在台灣生產筷子;即使不懂日文,但因品質受肯定,卅多年來,陳國猷和日本企業保持良好合作關係,訂單源源不絕,也增加偏遠農村的工作機會,幫助不少貧困家庭改善經濟。

陳國猷說,早年台灣有許多日式房舍使用檜木建造,當他知道哪裡有日式房舍要拆除時,不管多遠都會跑去收購廢棄的檜木建材;但近年來材料取得愈來愈困難,加上兒子也回到工廠學習準備接棒,他擔心再不轉型經營會有困難,因此目前也從東南亞等地進口木材製作筷子,希望製作筷子的技藝能夠永遠流傳下去,繼續替台灣賺更多外匯。

水質佳 土地成本低 純海水養石斑 具發展潛力

〔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/台東報導〕台東市業者繁殖石斑魚苗有成,榮獲全國三大優良石斑魚苗生產場;業者楊景全表示,台東水質好、土地成本低,有發展養殖業本錢;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源興建議,石斑魚多外銷中國、日本,民眾若搭配生產履歷、純海水養殖,確有發展潛力。

縣府農業處指出,石斑魚是亞太地區重要的高經濟海水養殖魚類,台灣於民國六十一年在澎湖開始蓄養,七十四年石斑魚進入人工孵育養殖,主要飼養區以雲、嘉、南、高、屏等縣市為主;東台水產公司於三年前到台東設繁殖場,去年參加漁業署全國石斑魚苗場評選,榮獲三大優良石斑魚苗生產場,縣長黃健庭昨天頒發獎牌鼓勵業者。

楊景全說,當初是幾位朋友一起投資,還曾遠赴菲律賓探勘,再考量西部養殖場較密集、比較容易染病,因此轉赴台東投資兩千多萬元,以繁殖龍膽石斑、帶點石斑及新品種的珍珠龍膽石斑等高經濟魚種的魚苗為主,再運去西部飼養,今年目標生產一百萬尾魚苗。

他坦承,魚苗繁殖技術門檻高,但台東土地成本較低、水質又佳,成魚多外銷或銷往高級餐廳,養殖場值得發展,不過因養殖池海水供應管線易受颱風損壞,去年就曾損失廿萬尾魚苗、上千萬元,但計畫今年向在周邊的知本種原支庫購買深層海水因應,應可解決颱風問題。

研究石斑養殖多年的何源興表示,台東縣地大、養殖場隔開,石斑魚就不會像西部一樣、受神經壞死病毒和虹彩病毒的危害,近半年雖受中國「禁奢令」影響,石斑價格下跌,但正常時期珍珠龍膽石斑一斤可賣兩百五十到兩百八十元、帶點石斑也在一百六十到兩百元、龍膽石斑約為三百元,獲利不錯。

何源興建議,台東養殖石斑業可與西部區隔,西部以淡水混養,台東就以純海水飼養,再搭配生產履歷、不用藥。

養殖業者也說,宜蘭、屏東均由政府設置海水共同取水系統,希望台東也能這樣做,把台東的養殖市場餅做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daje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