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新聞

搶救老戲服 60載風華盼傳承

〔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/台北報導〕八十七歲的資深戲服裁縫師李衍宏,在台北市萬華西寧南路上開金宏服裝社一甲子,早年在電影圈鼎鼎有名,曾參與過兩百多部武俠片,包括電影「八百壯士」、李安導演執導的「臥虎藏龍」、「喜宴」等片,服裝都由他一手包辦。如今面臨產業蕭條,店內七千多件訂製古裝及時裝戲服乏人問津,老師傅現在連兩萬多元的房租都負擔不起,決定在四月底結束營業,最大心願是能找到有緣人,將整屋子的寶貝傳承下去。

視網膜剝離 幾乎快看不見

人稱「李師傅」的李衍宏,操著一口濃厚的湖南鄉音,近年因眼睛視網膜剝離,幾乎快看不見,四十七坪大的房子,衣架上掛滿各朝代、身分的服裝,成箱的配件也堆疊在架上,小小店面像是個服裝博物館;雖然李師傅現在找衣服得靠人幫忙,但只要一形容衣服上的花飾,他馬上就能答出是哪個朝代,儼然是個「服裝活字典」。

李師傅早年曾擺過地攤、打過零工,後來因為軍中同袍介紹到片廠工作,接觸服裝工作,他跟著片廠的服裝師學縫製與設計戲服,後來案子越接越多開起公司,因為他製作的衣服價格實在,材質與工法也相當講究,吸引許多導演指名擔任電影服裝師,也經常與中影、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合作。

少年PI劇組 也曾來租戲服

李師傅說,鼎盛時期一個月台灣同時有八部戲找他製作戲服、香港有三部,每部工資約一萬五千元,早期台港武俠片、古裝片中的戲服,大多能見到他的作品,也曾與知名武打明星王羽、成龍等人合作。近期則有李安拍攝的「臥虎藏龍」、「喜宴」、「飲食男女」、「斷背山」等片,就連拿下奧斯卡大獎的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」,劇組也曾來店內租了一萬多元的衣服。

七千多件戲服 等無客人上門

單身的他感慨說,現在生意越來越差,除了熟客會來找衣服,農曆年後幾乎沒人上門,連房租都快付不起,才會打算頂讓。

「請伸出援手幫忙李師傅,搶救珍貴電影古裝戲服!」李師傅的同鄉親戚得知他的處境,深怕老人家把戲服賤賣或被迫銷毀,在臉書上PO文,希望能喚起各界一同來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,短短一天已有四千多人分享,甚至有溫哥華的華人藝術家有興趣收藏,在海外成立服裝博物館。李師傅說,感謝大家幫忙,也希望他的畢生心血能成套提供給文化單位收藏,讓老手藝繼續傳承。

大溪打鐵店 營造街角博物館

〔自由時報記者邱奕統/大溪報導〕大溪鎮打鐵業出名,近年已沒落,地方希望縣政府透過補貼或輔導,讓更多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,延續產業生命文化。縣府文化局表示會與觀行局討論,初步構想將打鐵店規劃成街角博物館,刺激消費,也帶動在地觀光發展。

繁榮產業 以吸引年輕人傳承

從清朝就開店的葫蘆來打鐵店前老闆黃傳旺表示,打鐵工作十分粗重,整天都要在高溫的環境下工作,一天所流的汗,讓他怎麼吃都不胖,從民國十八年接下父親衣缽後,打鐵打了五十多年,手腕還因長期承受壓力變形。

他說,早期農耕興盛,農作用具需求量大,一個月收入五、六萬元不是難事,那時一間透天厝也不過卅、四十萬元,雖然辛苦,投入的人不在少數;現在幾乎沒生意上門,一個月甚至賺不到兩萬元,年輕人也吃不了苦,找不到人傳承。

黃傳旺慶幸自己有兒子願意繼承,但政府若再不重視推出補貼等政策吸引年輕人投入,這項傳統技藝遲早會消失。

縣議員陳治文指出,打鐵產業早期有南鳳山、北大溪稱號,過去農耕發達產業興盛,但隨著農業轉型機械化,鐮刀、鋤頭等農具沒人買,逐漸沒落,甚至後繼無人,大溪鎮上現存百年以上打鐵店僅剩三家,希望縣府可以透過展覽、產業補助等方式,提振產業。

文化局規劃 107年完成

文化局文化發展科長陳倩慧說,目前正在規劃將大溪鎮老城區打造成生態博物館園區,年初已成立籌備處,輔導木藝、打鐵等傳產文化轉型成街角博物館,預計一百零七年完成。

她說,傳產價值在手工製作,藉由街角博物館結合觀光,並塑造自有品牌,讓遊客實際體驗以刺激消費,讓產業恢復昔日榮景,就能吸引年輕人投入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daje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